2025年8月2日搭搭网,第二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经历为期2个月、4场活动的第一阶段“激活”后,在巨洋大厦解锁了第二阶段“破壁”:打破金融与公益之间的壁垒。
那么,如何“破壁”?
在第二阶段的首场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公益践行者们,带来了各自深耕的公益项目,为学员们进行了精彩的项目展演,更在随后的深度圆桌交流中展开互动:
新小组组队
活动伊始,我们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小组组队环节。此前,项目班主任已在学员大群发布了组长招募令,并明确了第二阶段将会聚焦的三大公益方向:金融社会工作、“一陆有力”高校社团搭建、“一陆有力”可持续化发展。
学员们积极响应,经过统计,共有7位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竞选材料。组队环节中,这7位组长候选人依次登台,每人进行了1分钟的限时宣讲,阐述自己的公益构想。最终,第二阶段全体学员成功组建了7支公益队伍,在接下来的各场活动中一起进行三大公益方向的探索。
公益项目展演
在公益项目展演环节,我们的第二期学员邀请到了鸿鹄青年品牌部负责人Eva,为我们深度解读了核心公益项目——“鸿鹄计划”。该项目聚焦于帮扶“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群体,自2019年启动至今,已从1.0迭代至5.0版本,积累了六年的深厚经验与丰硕成果。
“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们在适应大学生活、学业规划及未来选择上,往往面临更多挑战。“鸿鹄计划”正是致力于为这些高潜力的年轻人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支持:通过搭建同伴互助网络,连接优秀导师资源,并最终引导他们回馈社会,形成正向循环:学员可与8位多元背景导师进行深度1v1沟通,获取真实洞察与个性化反馈;涵盖四大领域的15+门课程,系统赋能学员求职、认知提升方面的成长;丰富的线上线下社群活动则着力构建“良师益友”同行的支持环境。
在这次分享中,Eva还特别邀请了“鸿鹄计划”的往期优秀学员朱珏霖同学,现场为大家分享了她在“鸿鹄计划”中的真实收获。珏霖谈到,这个项目不仅为她提供了宝贵的职场经验指导,更在职业发展方向上带来深刻启发,促使她重新审视自我,实现了认知层面的显著跃升。
接下来,第二期“一陆有力”学员张紫环,为大家带来了自己参与过的公益案例——“定心丸”项目。这个项目巧妙地融合金融与公益,联合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为困难农民提供免费的价格保险:当天灾导致农作物歉收、价格波动造成收入骤减时,这份保障能为农民提供一笔关键资金,守护他们的基本生存收入线,是金融向善力量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
项目缘起于对农民困境的深刻洞察。小农户不仅饱受自然灾害之苦,更常被忽视的是剧烈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产量“看天吃饭”,价格更是“起伏不定”。而“保险+期货”模式,正是一种专门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它如同为农户撑起一把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保护伞”。
“定心丸”项目主要通过两条核心路径精准助力农户:一方面分担参保成本,联合“保险+期货”专家及地方政府,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直接补贴农户自付保费,确保应保尽保。另外一方面,扩大保障覆盖,以公益注资扩充当地“保险+期货”项目资金池,稳定并提高人均参保面积,惠及更多农户。
搭搭网
分享嘉宾第二期一陆有力学员乔娜,有着扎实的高校公益社团组织经验。在校期间,她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公益俱乐部会长等职务,策划执行过众多活动。本次分享,她聚焦高校公益社团的组织运营智慧,为一陆有力高校社团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她以上海交通大学高金MBA融义公益俱乐部的实践为例,分享了活动开展、财务合规及未来规划的经验。
融义公益,始于一群“有温度的金融人”的初心,自扬帆起航便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与遗弃孤儿的养护两大核心议题。一是长期关怀与助养遗弃孤儿,二是点亮山区留守儿童的求学之路,包括进行实地探访,捐赠课桌、书包文具、冬衣棉被、体育用品、书籍电脑物资,组织贵州龙里县的优秀贫困学生赴上海游学等形式。
近十年间,融义公益步履不停:深入贵州山区多次探访贫困学子,累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35余场,通过义卖,与相关机构合作等方式募集善款逾7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大家对公益初心的坚守与践行。
第二期一陆有力学员杨柳青,是“陆家嘴瀛迎姐姐讲故事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该项目面向有孩子的家庭,以“故事”为纽带,巧妙串联起家庭温情、红色记忆、非遗瑰宝与公益精神,既传递温度,又承载深度。她现场分享了自己从零起步构建这支社会公益团队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一段服务队的介绍视频,展现了她们的活动日常:举办读书分享会,将爱心图书捐赠给云南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还定期组织手工活动,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她用一个温暖互动点亮了现场:为每位学员分发了一张折纸,并带领大家亲手折叠爱心。在轻松易学的步骤引导下,学员们指尖翻飞,感受着那份细腻与温暖。当一颗颗饱含心意的折纸爱心在手中成型,这份温暖既是送给自己的一份小确幸,也寄托着对身边人的祝福。
公益圆桌讨论
圆桌环节,我们邀请了第二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筹备组负责人星月、第二期的大学生学员李舒涵以及四位展演嘉宾,共同搭建起一个多元视角交融的对话平台。
星月作为社区工作者深耕社区工作一线,带来了社区与群众公益互动的独特见解;舒涵作为活跃于校内外大型公益活动的资深志愿者,以长期投身志愿服务的年轻学子视角,分享其中的成长与体悟。六位嘉宾,六种背景,在这场跨越领域的对话中,一同探讨公益项目在落地运营中遇到的真实挑战与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公益人如何平衡本职与公益投入?
舒涵分享了她的切身体会:公益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是巨大动力,它不仅帮助他人,也让自己在项目实践中从零开始掌握了设计、剪辑、策划等技能。对她而言,平衡学业意味着精打细算时间,甚至牺牲娱乐,但公益带来的能量让她乐此不疲。Eva则强调了坚持向善价值观的内在驱动,认为“做对的事就值得坚持”。紫环的观点朴素而有力:将业余时间花在对社会人群有意义的事情上,本身就是价值。星月老师分享了社区工作中接触的真实案例带来的直观触动。柳青姐姐的公益之路始于育儿时光,作为全职妈妈,她在公益中找到了持续的乐趣与成就感。
公益项目如何规划募资与捐资?
星月老师提出了与社区资源联动的思路:政府对社区活动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而公益项目亟需资金运营发展,可以试图寻找两者中的结合点;乔娜则直面高校社团的筹款难题,分享了扩大“募捐”外延的实践:积极与学院老师、其他社团沟通,努力撬动校友资源,并特别强调费用公示以解决出资方对资金去向的疑虑。Eva补充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她以鸿鹄计划为例,说明如何通过精打细算,以较低运营成本实现显著效果。
公益项目如何设计与评估效果?
紫环以“定心丸计划”为例,详细介绍了其严谨的评估体系:项目通过前期试点、中期调研、后期回访,系统收集农户收入、家庭状况、资金流向等大量数据,并重视基层工作人员与农户的直接反馈,最终形成扎实的报告,清晰呈现社会成效。
现场学员们提问踊跃,提出了诸如“先募资还是先启动项目?”、“资源有限时如何筛选受益人?”等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嘉宾们结合自身实践,给予了细致而务实的解答,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行动参考。
学员感想
1号董鹏磊:
今日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公益项目分享环节中,邂逅了Eva老师带来的“CYOT鸿鹄计划”的分享。触动到我的是这个项目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它不仅提供基础物质援助,更通过导师制、能力培养等系统性支持,为需要帮助的学子插上追梦的翅膀。鸿鹄计划参与学生代表小朱,她现场分享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让每个生命都能突破环境限制,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以上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公益不是施舍,而是点燃希望,让受助者最终成为助人者,形成善的循环。鸿鹄计划用行动证明:教育改变的不只是个人命运,更是整个社会的未来。
鸿鹄之志,不在蓬蒿之间。公益亦如此。
61号孙慧:
如果公益仅仅是帮助弱者,只能称之为好人好事。公益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见一个群体的困境,观察问题、分析原因、协调资源,提供有效的帮助。受益者因受益而成长为志愿者为公益活动输血,捐赠人或帮助者因提供帮忙而获得个人成长等愿意持续提供支持,公益组织因此而更加强大,这是一个公益组织的能量正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公益组织。此前对公益的认识是模糊的,现在似乎找到了公益的第一性原则:坚持公益的初心,持续正能量循环。
一陆有力的初心是培养金融青年公益人,其实从二期的学员的来源看,这个初心可以更大一点,不仅仅是金融青年,更是各行各业公益人的培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初心,在长期主义之下,公益人从这里走出去,又在这里得到滋养和力量。展望十年之后,“一陆有力”会不会是公益人的黄埔军校?!我们都会为自己是二期学员而倍感自豪。
86号戴文楠:
本次“定心丸计划”圆桌论坛让我感想很深,我深刻体会到金融与公益结合的力量。“定心丸计划”通过“保险+期货”模式帮助农民抵御风险,同时以补贴、奖学金等方式培养乡村金融人才,展现了普惠金融的温度与实效。作为金融从业者,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项目,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做一个真正“有温度的金融人”。
71号李晓佳:
今天参与“一陆有力”公益项目活动,深感公益与金融结合的力量。金融助农项目,通过创新金融模式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让我看到金融向善的无限可能。帮扶贫困大学生公益,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助力他们成长,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交大高金金融公益活动中,专家分享的金融向善理念,让我明白金融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儿童讲故事环节,孩子们的纯真让我坚信,公益的种子正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这些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公益不仅是当下的帮助,更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定会持续关注并投身其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策划人
活动结束那一刻,心底的赞叹油然而生——这真是一场非常精彩的交流!大家带来的公益路上的宝贵经验与真实体悟,那份专程奔赴的心意、精心打磨的分享内容、用心准备的物料以及真诚思考后的每一个回答……正是这些真实的故事与滚烫的热忱,让“公益”二字从抽象的理念,化作了可感可触的温度。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关于爱与社会责任的温暖传递,一次公益精神的美好接力,一次信念与智慧的薪火相传。这份共同创造的记忆,弥足珍贵。
在团队复盘会上,大家的反馈不约而同:真实、接地气,有共鸣。这份“真实感”,是整场活动最打动人心的底色。台下学员们专注凝视的眼神、记录的笔尖、踊跃提问时高举的手臂,以及交流时迸发的热情——这些是对内容价值最有力的肯定。我们相信,经由这些真诚的分享与碰撞,每一位参与者心中那颗名为“公益”的种子,都已悄然萌发,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公益之路,道阻且长,漫漫亦灿灿。因有同行者的陪伴,前行的脚步才更温暖、更有力。 这份因志同道合而产生的连接,本身就是公益路上最珍贵的礼物。期待未来,我们能有更多机会相聚、交流、碰撞,携手探索公益的更多可能! 最后再次以最深的敬意与谢意,献给每一位点亮这场活动的你们!
搭搭网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