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济南报道大财配资
养老问题牵动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大事,也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日益凸显,成为家庭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满足这一群体的照护刚需,减轻家庭负担,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近期,民政部、财政部组织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山东入选三个省级试点之一,将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给予相应补贴。
8月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志毅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的补贴对象、补贴项目、补贴形式、补贴额度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山东省作为老年人口大省,约有420万老年人处于失能状态,其中60万左右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张志毅表示,山东省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以60周岁及以上、经评估为中度及以上失能等级的老年人为主要对象,无论户籍是否在山东,只要长期居住于此,均可享受补贴。这一设计打破了户籍限制,扩大了政策覆盖面,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同时,为避免重复享受补助,政策明确排除了正在接受特困供养、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补助等三类老年人,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补贴项目涵盖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17项内容,从助餐、助浴到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几乎囊括了失能老年人日常照护的方方面面。这种细致入微的清单式服务设计大财配资,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养老服务市场注入了活力。
补贴形式的创新是政策的一大亮点。据悉,山东省依托“民政通”APP实施电子消费券发放,老年人通过手机即可轻松领取和使用。对首次申请并经审核符合补贴条件的老年人,民政通在5个工作日内向其个人账户发放当月电子消费券,当月提出申请时不足5个工作日的,经审核后自次月起发放。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券按月发放,有效期为1个月,当月抵扣不完的不累计至次月,这种设计既保证了资金的高效利用,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补贴额度方面,本次补贴活动发放的电子消费券,不是以现金形式发放,可以理解为抵扣券,是对补贴项目范围内的个人自付的养老服务消费金额予以抵扣,抵扣比例为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40%,居家上门服务每月最高可抵扣500元,机构养老服务每月最高可抵扣800元。需要注意的是,政策还允许与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叠加使用,进一步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例如,一位入住养老机构的中度失能老年人,经长期护理保险报销后仍需自付2000元,通过消费券可再抵扣800元,实际仅需支付1200元。这种政策的叠加效应,让老年人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青岛作为山东省的首个试点城市,早在7月25日,发出了全省首张电子消费券。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江联军表示,通过“五个衔接”——政策衔接、评估衔接、机构衔接、项目衔接和平台衔接,青岛不仅确保了政策的精准实施,还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例如,在政策衔接上,青岛将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比例由40%提高到50%,惠及2.24万名已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的失能老人;在评估衔接上,依托10家评估机构库和97名骨干人员,完成了2.9万名失能老人的能力评估,为服务匹配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青岛还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吸引183家养老服务机构入驻,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服务选择。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政策的可及性,也为养老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财政厅通过完善资金分担机制、建立补贴政策体系、加强全流程监管等措施,确保政策资金的安全透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85%和15%的补贴资金,省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90%的补助,充分体现了对经济薄弱地区的倾斜支持。同时,财政部门采取“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优化补贴流程,加快资金结算,并强化公开公示和监督检查,严防资金滥用。这种科学严谨的财政管理,既保障了政策的顺利实施,也增强了公众对政策的信任感。
山东省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不仅是对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雪中送炭,更是对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通过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和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政策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相信这一惠民政策定能在齐鲁大地上生根发芽,为更多失能老年人带去温暖与希望。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